如何相愛 不相害:從依附、怨懟、到彼此成全, 透過家族治療, 探索影響你一生家庭關係的自我成長修復書

點閱:1

譯自:나의 다정하고 무례한 엄마:엄마가 준 상처로부터 따뜻하게 나를 일으키는 감정 수업

其他題名:從依附、怨懟、到彼此成全, 透過家族治療, 探索影響你一生家庭關係的自我成長修復書 從依附怨懟到彼此成全透過家族治療探索影響你一生家庭關係的自我成長修復書

作者:李南玉(이남옥)著;陳靖婷譯

出版年:2021

出版社:蘋果屋出版 蘋果屋出版社有限公司發行 知遠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總經銷

出版地:新北市

格式:EPUB 流式

字數:53182

ISBN:9789860619553

EISBN:9789860668902 EPUB

分類:心理學  

★韓國資深家庭諮商師療癒之作★
★蘇益賢(臨床心理師、初色心理治療所副所長)、
蘇絢慧(諮商心理師、心理療癒叢書作家)專文導讀推薦★
  ◎只是想和你好好相處,為什麼這麼難?
  和父母──「每次手機一響,發現是我媽,我就會全身緊繃……」
  和伴侶──「我這麼努力避開像我爸那種爛人,結果我老公……」
  和孩子──「同樣都是我的孩子,為什麼看見大兒子我就好開心,看見二兒子我就心生厭惡?」

  即使長大了,父母帶給你的傷仍然刺痛著,
  而你也不知不覺,把傷帶進重要的關係裡。

  我們兒時和母親的「依附關係」,決定我們日後在重要關係中的基本互動模式。
  如果我們的母親本身就是在關係中缺乏安全感的人,
  身為子女的我們,可能也不容易建立穩定的內在安全感和自信、自尊。
  如果你在現在的親密關係/家庭關係中,有憎惡、不安、焦慮、憤怒,
  甚至你不斷在追求對方的肯定,這些「缺憾」,很可能都來自於和母親未解的糾結。
  >>透過本書的【成人依附類型測驗】,認識你在親密關係中的模樣

  ◎韓國資深家族治療師李南玉,在本書中完整解析四個家族系統,其中包含了多個角色:
  ‧遭遇先生不斷出軌的妻子
  ‧在家庭失去存在感的父親
  ‧獨自扶養孩子的母親
  ‧遭到母親冷落、仍在等待母愛的女兒
  ‧對母親充滿自責與無力感的子女
  ‧因照顧母親而失去自己人生的女兒

  ◎透過畫出「家族圖」,深入了解自己與伴侶的家人,不再繼承上一代的關係創傷,解鎖幸福關係:
  本書將引領你覺察自己和伴侶,以及你們各自和母親的關係,
  並透過「家族圖」的練習,學習辨識家族中的創傷事件,
  與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道別,找回在關係中的安定與安全感。

  給為人父母/伴侶的你:
  你需要學習面對和伴侶之間的問題,因為子女的創傷往往從父母間未解的問題衍生,
  如果你摸不著頭緒,請透過本書的案例解析與家族圖練習,
  從了解彼此的原生家庭的互動與狀態開始。

  給為人子女的你:
  你需要覺察自己是否無意間繼承了父母因離婚、相處不睦的關係創傷,
  以及檢視自己是否尚未和原生家庭健康的「分化」。

  我們都帶著傷長大,願你能對自己多一些理解與接納,
  找回力量,建立屬於你的幸福關係,活出屬於你的人生。

本書特色

  ◎一本協助你成為「精神獨立的大人」的療心書:
  從了解你的「依附關係」、探索原生家庭,到畫出你的「家族圖」,也是一本了解「家庭諮商、家族治療」的入門書。

  ◎韓國資深家庭諮詢師的溫柔之作:
  娓娓道來4個家族系統的修復過程,看家族治療師如何為受傷的家庭、伴侶關係提供新觀點,引領我們從他人的故事,看見自己的關係縮影與解方。

  ◎收錄家人之間最深切的告白:
  ‧「女兒,真的很對不起。我這麼可愛又討人喜歡的女兒,我卻只顧著自己的痛苦而沒有好好照顧妳,對於妳的傷害也假裝不知道,媽媽真的很對不起妳。」
  ‧「原來這是媽媽的想法,原來媽媽很辛苦。但那是媽媽的人生,我要過不同的人生。」
  ‧「被忽視可以生氣、危險時可以大叫、生氣時可以說出來、難過時可以哭泣,因為,我是重要的存在。」
  當從沒說出口的感覺被表達,當我們開始能用言語肯定自己的存在,那瞬間,就是療癒的開始。
作者簡介

李南玉 이남옥

  家族治療師、韓國家族治療領域權威。德國奧爾登堡大學心理學博士,曾在德國進行諮商與家族治療工作。2004年開始在韓國積極推廣家族治療和家族排列治療。三十多年來進行超過三萬次以上的諮詢。目前擔任韓國諮商研究所教授、首爾伴侶與家族治療研究院院長。

  透過數十年諮商經驗發現,人最本能、最根本的關係,就是和媽媽的關係。凡是談及「媽媽」就會自然傾瀉許多情感的人,心中必定還有需要被理解、整理的部分。決定寫下本書,是為了協助更多人不再只能迴避母親或怨恨母親、忽視或重蹈覆轍傷痛,希望讀者透過這本書,能發現潛意識中的正向力量,藉此恢復自信,並找回完整的自我。

譯者簡介

陳靖婷

  政治大學韓國語文學系碩士。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專職譯者。
  • 導讀1 從你成長的所在,看見關於你的生命軌跡
  • 導讀2 母親給的傷痕,孩子如何療傷
  • 推薦文1 瞭解家人的同時,我們也更瞭解自己
  • 推薦文2 家族治療帶來的溫暖與安慰
  • 作者序 看見深沉傷痛的價值
同書類書籍